民间偏方真能驱蚊吗

分享到:

民间偏方真能驱蚊吗

2025-08-05 10:10:31 来源:中国新闻网
大字体
小字体
分享到:

  根据8月1日~3日监测结果,重庆全市39个区县中,这些区县蚊媒风险较高: 高风险(BI≥20,红色):1个区县; 中风险(10≤BI<20,橙色):26个区县; 低风险(5≤BI<10,黄色):7个区县; 达标(BI<5,绿色):5个区县。

  入夏以来,防蚊和驱蚊受到人们的关注。一些所谓的民间“驱蚊偏方”在网络上悄然走红,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。

  生吃大蒜、涂抹维生素B1、用手机播放超声波……这些五花八门的“驱蚊偏方”真的有效果吗?

  近日,“重庆辟谣”联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大家带来科学的驱蚊知识,陪伴大家科学驱蚊、健康度夏。

  1 驱蚊剂的浓度越高越好?

  生活中,不少人认为驱蚊剂的浓度越高,驱蚊效果就会越好。

  真相:实际上,驱蚊剂的浓度与其使用时长相关。在一定范围内,浓度越高,其提供保护的时间就越长,但这并不意味着浓度越强,驱蚊效果就越好。盲目追求高浓度驱蚊剂,反而可能对皮肤造成不必要的刺激。

  2

  驱蚊手环或腕带可驱蚊?

  有些人觉得,驱蚊手环或腕带是高科技产品,只要佩戴在身上,就能轻松避免蚊子叮咬。

  真相:事实上,无论是何种驱蚊手环或腕带,不管其内部浸泡了何种驱蚊剂,由于其对皮肤的覆盖范围较小,很难起到对全身的驱蚊效果。

  3

  口服或涂抹维生素B1能驱蚊?

  有人认为,维生素B1吃起来略带苦味,闻起来还有一股淡淡的臭味,所以通过口服维生素B1或者在身上涂抹维生素B1的溶液,就能起到驱蚊的效果。

  真相:目前并没有任何研究表明维生素B1具有驱蚊效果。无论是服用维生素B1,还是在身上涂抹维生素B1的水溶液,无法起到显著的驱蚊效果。

  4

  生吃大蒜可以驱蚊?

  在一些人看来,大蒜有着特殊的刺激性气味,通过生吃大蒜可以达到驱蚊的目的。

  真相:当人们食用大蒜后,大蒜素会在体内被分解和代谢,生成多种硫化物,这些硫化物会通过呼吸和汗液排出体外,形成外界能感知到的蒜味。但实际上,这种蒜味的浓度非常低,驱蚊效果也微乎其微,很难依靠它来阻挡蚊子的叮咬。

  5

  手机播放声波可驱蚊?

  还有人认为,用手机软件播放一种模仿雄蚊振翅的超声波,能够起到很好的驱蚊效果。

  真相:事实上,大部分手机软件根本无法发出真正有效的超声波。而且,即便能发出超声波,超声波驱蚊的效果其实也非常微弱,难以达到理想的驱蚊效果。

  没有科学依据的“驱蚊偏方”并不可信,在日常生活中,只要用好以下这些驱蚊小妙招,就能起到很好的驱蚊和防蚊效果,从而保护个人健康。

  支招

  日常防蚊小妙招

  日常外出:穿着短袖短裤虽然凉快舒适,但同时也给蚊子叮咬提供了可乘之机。因此,建议大家外出时尽量穿长袖衣裤,以此减少外露的皮肤面积。对于必要外露的皮肤,可以通过涂抹正规的驱蚊产品来防蚊驱蚊。

  户外活动:应尽量避免在草丛、树林、池塘等环境下长时间停留,因为这些地方水分充足、植被丰富,是蚊子繁衍和栖息的“庇护所”,蚊子数量相对较多。

  居家环境: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安装纱窗或者纱门,这是防止蚊子进入室内的有效屏障,能从源头上减少室内蚊子的数量。

  晚上睡觉:可以合理使用电蚊拍和蚊香液、蚊香片等驱蚊产品。有条件的家庭,使用蚊帐则是更安全、环保的防蚊选择,能让人们在睡觉时免受蚊子的侵扰。据重庆辟谣

  重庆市伊蚊监测数据公布,这些区县蚊媒风险较高

  相关新闻

  近期,全国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,该疾病主要通过伊蚊(俗称花蚊子、花脚蚊)叮咬传播。为防止疫情输入引起本地传播,8月4日,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发布重庆市伊蚊监测数据,根据布雷图指数BI划分蚊媒风险区域。

  什么是布雷图指数(BI)?布雷图指数(BI),是衡量一个地区伊蚊密度的核心指标。一旦发现蚊媒传染病,且当地BI介于5~10,则有传播风险;BI介于10~20,则有聚集性疫情风险;BI大于20,则有局部暴发风险。

  布雷图指数(BI)越高,说明蚊虫传播疾病风险越大。风险等级会动态调整,大众可关注“重庆疾控”公众号,及时掌握最新信息。

  上游新闻-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【编辑:刘阳禾】

【编辑:葛成】
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

经济新闻精选:

换一批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[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6168)] [京ICP证040655号] [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] [京ICP备05004340号-1] 总机:86-10-87826688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15699788000 举报邮箱:jubao@chinanews.com.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
Copyright ©1999-2023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
评论

顶部